大學告別了“小明” 小學也該告別“小明”了
www.fjnet.cn?2012-05-14 11:13? 馬長軍?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歷時兩年多完成的新編中大版《現代漢語》即將在全國各高校廣泛推廣。新編《現代漢語》與傳統教材相比,新教材的引例都是“活生生的”,非常具有時代感,老土的“小明”徹底消失了。(《新快報》5月13日) 大學告別了“小明”,也可以認為是在向沉悶的漢語課堂告別。作為一個小學教師,我不免有些感慨,“小明”在小學依然戀戀不舍呢。 某些教師的課堂上,“小明”也隨時召之即來。一些小學生的作文中“小明”“小紅”之類還在“堅守陣地”,不少學生不是從身邊生活中選材,而是從所謂的范文中東搬西湊,作文依然缺少生活的氣息。何以如此? 據我觀察,不少小學生都不大注意觀察生活,一則在課業(yè)負擔沉重,就算教師布置作業(yè)不多,家長也不會放松孩子,更何況很多家長還要孩子參加各種所謂的“興趣班”。學生一直處于一種很被動的地位,也就失去了對周圍生活主動探求,生活在他們的眼里就有些乏味,也就沒有寫作文的動機,更談不上什么興致了。所以,寫作文對他們來說,是件很傷腦筋的事,抄一篇應付一下已經算不錯的了。就算有的想寫,也會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之嘆。二是教師對學生作文造假視而不見,漠然置之,由默認而縱容。甚至有的還借口怕學生不會寫,有意給學生介紹所謂的“范文”,讓學生“參考”模仿。有教師認為,讓學生自由寫,會寫跑題,或者立意不高,將來考試吃虧。有個別教師還明確限制,不準學生“亂寫”。于是,我們也就難得讀到有內容有新意,能反映真實生活表達真實感受的學生作文了,“小明”們就依然是小學生作文的主角。 因為內容不真實,學生在寫作時真情實感無以附著,所以學生的作文也就沒有多少真誠可言了。寫作文,不僅是語言表達練習的問題,也可以引導學生學會正確表達情感。但這一點還有什么指望呢?這實在是極大的損失,難道我們是在訓練機器人嗎? 而學生在作文中想象力的蒼白同樣令人痛心,語句枯燥貧乏,極少有出于自己頭腦的句子,所用修辭多是照搬現成的內容,好一點的也不過是模仿。有一次我讓學生描寫日出,全班三十多個學生竟然只寫出了一句話:“紅彤彤的太陽慢慢從東方升起來?!痹虺龊跻饬?,都沒有看到過日出。由此我認真反思很長時間,想象力是從哪里得來的?當學生連“版權”屬于自己的話都沒有一句時,還談什么想象呢?現在的學生看電視遠比讀書的時間多,在語言想象——包括作文中的想象方面所學習的東西不夠,這是一個很明顯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他們本身是有想象力的,而且他們時時都在想象,但由于一些教師和家長往往認為孩子的想象與學習無關,是“胡思亂想”,并且認定那些都沒有“意義”,也就拒絕給孩子機會表達自由的想象,也就導致孩子漸漸不敢“胡思亂想”。學生想象力文字運用以及表達的能力沒有得到較多的機會鍛煉,其創(chuàng)造力也隨之同時弱化了。可怕的是,許多孩子在這種鉗制下,不僅失去了想象力,反而還學會迎合教師,學會了成人的矯揉造作,時不時就樹立起“小明”們的高大形象。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3-01]從日本小學生作文反思我們的家庭教育
- [ 01-05]低分該判給虛構的作文而不是“扶老人”
- [ 11-23]小學生作文一樣的炒作
- [ 08-26]學生作文為何有那么多謊言?
- [ 07-29]“真話作文”引發(fā)的假設
- [ 07-12]高考作文必須取消
- [ 06-28]“零分作文”拷問教育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