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北大在京大幅擴招加劇教育不公
www.fjnet.cn?2012-07-13 10:34? 葉祝頤?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7月12日,北京本科一批錄取結束。其中,清華大學共錄取北京考生295人,在京總擴招比例達到45.3%。北大今年在京一批次擴招33.6%,錄取考生294人。同時,這兩所院校的專業(yè)志愿滿足率均達100%。(7月13日《新京報》) 有消息說,清華大學今年在全國招生總人數(shù)是3372人,北京大學校本部招生計劃總數(shù)為2650人,醫(yī)學部計劃總數(shù)為845人。而通過大幅擴招,清華、北大在京的招生人數(shù)幾乎占到了全國招生計劃的10%。更多北京考生步入了清華、北大的校門,對北京考生來說,無疑是個利好消息。但是外地考生對北京考生的利好消息,紛紛選擇用腳投票。網友在感嘆北京考生太幸福的同時,也對招生公平的問題提出了疑問。北京屬于自主命題省市,各地高考分數(shù)并不具有可比性,所謂生源優(yōu)秀不過是個偽命題。 由于歷史的原因與經濟發(fā)展水平不同,各地高等教育資源配置不平衡。生源數(shù)量與當?shù)馗叩冉逃Y源不對稱的情況客觀存在。首都北京的高等教育資源更為豐富。平心而論,清華、北大地處首都北京,北京對清華、北大等重點大學提供了優(yōu)越的辦學環(huán)境與人、財、物的支持,近水樓臺先得月,清華、北大等名校的招生政策適當向北京考生傾斜本無可厚非。但是傾斜不能忽視教育公平,要注意一個“度”的問題,不能把屬于全國人民的清華、北大變成了地方的自留地。而且,這種重點大學本地化的現(xiàn)象并非個別。許多全國綜合性大學近幾年越來越地方化,它們在辦學所在地的錄取比例居高不下,甚至持續(xù)攀升,儼然形成了教育割據(jù)的局面。 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盡管不少重點大學與地方政府實現(xiàn)共建,但是中央財政撥款占據(jù)了重點大學經費投入的大頭,全國的納稅人都為這些重點大學做出了貢獻,傾注了心血。重點高校應該屬于全國人民的公共教育資源,不是地方的私房菜。重點大學招生地方化,在當?shù)卮竺娣e擴招,就剝奪了不少外地考生享受優(yōu)質高等教育資源的公平機會,這對人口眾多、高等教育資源不豐富省市的考生尤為不公平,加劇了考試競爭的殘酷性。 一所大學,如果學生來自五湖四海,不僅有利于地方文化的交流融合,更是體現(xiàn)出“大學之大”的胸懷。如果生源結構單調,會僵化高校的活力,長期發(fā)展下去,還可能會形成文化、學術“近親繁殖”的怪圈,抑制人才的自由發(fā)展空間。這對大學自身發(fā)展也沒有好處。 其實,關于高校招生指標分配的問題一直是百姓關注的熱點,不少有識之士都在為此進言獻策,希望改革高考招生指標分配制度。洪可柱代表疾呼實行名校招生名額分配聽證制度。劉中慧代表提出“全國重點大學招生公平性的建議”。中國政法大學更是先行一步,建立了按各省市的人口比例確定招生指標的制度。雖然改革措施還存在瑕疵,但在重點大學地方化的大背景下,顯得彌足珍貴。令人遺憾的是,中國政法大學的熱氣并沒有融化招生地域差異的堅冰,目前還沒有第二所名校跟進,中國政法大學的名氣或許不如清華、北大,但是在招生公平、教育公平的問題上,清華北大的做法矮化了大學精神,而中國政法大學的做法值得清華北大反思。 只有相關招生政策作出調整,只有更多的重點大學樹立“全國一盤棋”的大教育觀,擺脫狹隘地域圈子的意識,才能體現(xiàn)教育公平、促進教育和諧,真正實踐“大學之大”的大學精神。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24]過度擴招讓研究生教育成“注水豬肉”?
- [ 07-05]高校擴招:新生來了我“被離?!保?/a>
- [ 03-02]擴招“改變一生”是否一種虛妄政績?
- [ 11-27]研究生擴招的“負激勵效應”
- [ 07-13]清華北大在京擴招20%令人不解
- [ 05-29]擴招高校生是央企的社會責任
- [ 03-14]擴招是保增長的一個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