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 記者 陳若葵 對不少小學生父母來說,陪讀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昂⒆幼鲎鳂I(yè)要大人守著、盯著,否則就邊寫邊玩,一個小時的作業(yè),兩個小時也做不完。”家長們抱怨,不僅如此,孩子起床、吃飯、上學、睡覺等大事小事,都拖拖拉拉,非得大人反復督促著才做。家長們嘴上催著,心里急著,令他們頭疼的是,為什么孩子就沒有一點自制力呢? 自制力,即自律能力,是指人為了達到更高的目標、更大的利益,能夠克制自己的情緒、控制自己的欲望和身體,而讓自己行動的能力。 美國斯坦福大學曾在20世紀60年代末做過一個經典的“棉花糖測試”,實驗中,每個孩子的盤子里有一粒棉花糖,大人在離開房間前告訴孩子:如果堅持一小會(15分鐘),等大人回來再吃棉花糖,就會額外獲得一顆糖的獎勵;如果實在想吃,也可以立刻吃掉,但得不到獎勵。結果,大約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抵御住了誘惑。這項跨越了40年的縱向研究發(fā)現(xiàn),當年成功抵御誘惑的孩子,擁有更好的學業(yè)成績、更高的學歷、更健康的身體和更高的生活品質。 這項研究告訴人們:自律性所體現(xiàn)出的專注、內在控制力和延遲滿足能力,是人獲得更高成就需要具備的重要品質,而幼年的自律能力將直接影響到成年后的自律性。 在今天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身邊有太多太多的誘惑,對有些事物,成年人都難以抵擋,何況孩子?因之,自律能力亦顯得愈加可貴。 一個人自律的程度,將決定著他未來的人生高度。然而,大多數(shù)人的自律能力并非與生俱來,需要后天習得,而幼兒和少年時期,是孩子學習自律的最佳時期。 利用孩子的秩序敏感期 兒童的成長,在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敏感期。心理學認為,2~4歲是兒童的秩序敏感期,它是幼兒思維和自我意識發(fā)展的重要表現(xiàn),孩子會有強烈的按照原來的秩序行事的意愿。比如,出門前穿鞋,孩子一定要先穿左腳后穿右腳,如果次序顛倒,他一定要重來一次;晚上回家,進門開燈的動作一定要他來完成,否則就要關掉,由他重新開一次……這就是孩子內心萌生的秩序感,秩序感能給孩子帶來安全感、自律感。 秩序敏感期是培養(yǎng)孩子自律的黃金期,父母應在此階段為孩子立規(guī)矩,比如,垃圾要扔垃圾桶而不能亂丟、紅燈停綠燈行不能亂闖紅燈、玩完玩具要及時收拾好、用完的東西要物歸原處、脫下來的鞋子要擺放整齊…… 他律是自律的基石。對于孩子而言,自律最開始源于家庭規(guī)則的建立。孩子小的時候,常常控制不住自己,比如吃飯時在餐桌旁扭來扭去,或者在房間里跑來跑去,這時候就需要來自父母的“他律”:離開桌子,就不能再吃飯了。通過制定符合孩子認知水平的規(guī)則,讓他知道,每個人的行為必須在一定的規(guī)則和邊界之內。 讓孩子遵守規(guī)則,家長首先要自律,規(guī)矩是針對整個家庭而言的,這樣孩子才有動力去遵守。在規(guī)則意識下,孩子們會慢慢地去學會克制自己的欲望,學會遵守秩序。 |
- 2018-11-12集美區(qū)后溪中心小學:給孩子多彩夢想插上翅膀
- 2018-11-11漳浦縣計生協(xié)會為孩子身心健康保駕護航
- 2018-11-09寧波周末“溜娃”攻略:去紅孩子慈溪保利MALL店看看
- 2018-11-08福清市第三醫(yī)院施典:孩子需要我 患者更是如此
- 2018-11-08臺灣6大城市近半家長認為孩子上下學環(huán)境不安全
- 2018-11-08“119消防宣傳月”啟動 大人孩子都上消防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