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AⅤ午夜在线观看_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下卡精品_国产一区国产一区日韩二区欧美三区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a在线

   簡/繁 體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近日發(fā)布的《2015上海市選任高級法官、高級檢察官擬錄公示》顯示,曾作為北京大成(上海)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的商建剛被確定為上海市第二中級法院三級高級法官擬任人選。商建剛是知識產權領域的知名律師,他一年為律所創(chuàng)收超過千萬,被稱為“千萬律師”。為何要放棄待遇豐厚的律師職業(yè),突然轉行當法官?(《新京報》7月2日)

有多少法官愿意成為律師?

王聃

盡管商建剛在陳述自己的理想主義,但他能夠由一名律師而至法官,不可或缺的更是司法改革的大背景。理想主義未滅,司法改革方案中對法官選拔渠道的拓寬,它們共同成為商建剛身份轉變的緣由。

毋庸置疑,一個年入千萬的律師去做法官,其擁有多重的正面效應。網(wǎng)友所說的“良好的經濟條件更能抵御司法腐敗”姑且不論,在我看來,由律師而成法官,它最大的價值在于,此種試點打破了以往律師和法官間看似對立的關系。

在肯定從律師到法官的轉變后,還應該問的是:現(xiàn)實中,又有多少法官愿意成為律師呢?事實上,法官的流失越來越成為嚴峻的問題。僅以上海為例,據(jù)媒體統(tǒng)計,2013年,上海法院辭職的法官超過70名,2014年上海法院系統(tǒng)共有105人離職,其中法官有86名。這些法官成律師多是因前者待遇太低所致。此種被迫的辭職,很容易衍生出腐敗。

此種不正常的法官向律師的流動,必須被糾偏。何以糾偏?觀察家們其實早已給出了結論。一方面,則是提高那些偏遠與基礎地方法院工作人員的待遇,以待遇穩(wěn)定人心,令離開不至于成為輕易地選擇;另一方面,則是致力于提高法官的榮譽感。具體說來就是,逐漸將法官從公務員管理體系中剝離出來,還原其“職業(yè)化”的屬性。讓其能夠享有獨立審判權,享有一個法官的尊嚴和力量。如此,必將塑造出更強大的法官職業(yè)吸引力,讓從法官到律師成為真正遵從內心的選擇。

法官和律師都是司法訴訟程序中的重要參與者,維護法律尊嚴、追求司法真相是其共同的追求。正因如此,需要繼續(xù)深化司法改革,讓更多有抱負有水準的律師成為法官,破除兩者之間的隔閡,更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法官也能自由地選擇去做律師,進而創(chuàng)造一個更有希望的法治社會。(新華每日電訊)

更多:

樂見律師與法官的良性流動

律師做法官有望成常態(tài)

“千萬律師”轉行當法官只是個體選擇

“千萬律師”如何修煉成優(yōu)秀法官?

本網(wǎng)評論熱詞:千萬律師當法官


律師做法官有望成常態(tài)

劉建國

頭頂“千萬律師”的頭銜,擁有價值不菲的財富,在外人看來,商建剛無疑是人生成功的典型范本。然而,拋開對財富與金錢的計較,變身為一名法官,則讓很多人頗為不解。尤其是,權衡律師與法官兩種職業(yè),收入的高低、壓力的大小,都佐證了律師職業(yè)更加趨于理想。

揆諸媒體報道,法官離職現(xiàn)象并不少見,但成功律師辭職變?yōu)榉ü俚膮s是鳳毛麟角。那么,當前在法律職業(yè)共同體中,跳槽呈現(xiàn)出單一性的特征,法官轉型律師愈發(fā)普遍。正因為如此,更加劇了外界對法官職業(yè)的心理焦慮,而對律師職業(yè)則給予更多的點贊聲。本輪司法改革,專門構建了遴選制度,在優(yōu)秀律師隊伍中選拔法官,充實到司法工作一線。應該說,有這種制度層面的支撐,律師成為法官,在將來或許會成為一種常態(tài)。

其實,公眾對“千萬律師”轉型法官的不解,源于解讀視角的局限。當立場恪守于收入與壓力的權衡,必然會激發(fā)“趨利避害”的本能,律師職業(yè)必然會占據(jù)話語評論的制高點。然而,審視律師變成法官,并不能只是考量收入與壓力,而應該側重于法律職業(yè)共同體的立場。從這個方面來看,律師與法官均是法律職業(yè)共同體中的一員,即便所處地位不同,角色不同,但兩種職業(yè)并沒有價值分歧。

法律是穩(wěn)定的專業(yè)化的知識體系,獨立于大眾感知的道德,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對于法官與律師,雙方之間角色的轉換有助于思維邏輯的融會貫通,在不同職業(yè)間找到更多的共識。在法律職業(yè)共同體中,不管身處什么位置,承擔了什么樣的角色,都具有同樣的職業(yè)倫理理念。因此,不管是法官還是律師,其存在以及相互轉型,對于全民法治思維的培育以及法治社會的發(fā)展,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千萬律師”成為法官,抑或是法官辭職做律師,其實依然執(zhí)著于法律,依然懷揣對法律的夢想。很多時候,法律職業(yè)共同體內,角色的變化其實無關收入多寡,更無關壓力大小。根本上來看,最為關鍵的地方在于,律師與法官對法律都保持了虔誠的信仰。(中國青年報)


“千萬律師”轉行當法官只是個體選擇

何勇

法官、檢察官的收入水平雖比其他崗位的公務員要高一點,在社會上屬于中等收入人群,生活還算不錯,但是遠低于同屬于法律工作者的律師。市場經濟越發(fā)達的地區(qū),律師的收入越高,頂尖律師更是屬于高收入的富人群體。所以,很長時間以來,不少法官、檢察官為了獲得更高收入,在司法系統(tǒng)工作幾年之后,辭職去當律師。很少有律師轉行當法官、檢察官,即便有,這類律師大多在考法官、檢察官時屬于收入不算高的普通律師。據(jù)公開報道,2013年上海辭職的法官超過70名,2014年上海法院系統(tǒng)共有105人離職,其中法官達到86名。

我國司法改革的方向之一,就是在繼續(xù)提高法官、檢察官的收入和地位,縮小與律師之間的差距的基礎之上,打通法官、檢察官與律師、法學專家之間的任督二脈,在優(yōu)秀律師、法學專家當中遴選法官、檢察官,以提升法官、檢察官的整體專業(yè)水平,提高司法水平,保障司法公正。“千萬律師”轉行當法官,應當說是司法改革的利好結果。

但是,“千萬律師”轉行當法官,目前看來恐怕只是個體選擇,未必能引起鲇魚效應,帶動更多優(yōu)秀律師轉行當法官?!扒f律師”轉行當法官,主要是他個人財富已經達到了一定程度,家庭生活已經不差錢了,轉行當法官更是為了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實現(xiàn)個人的人生價值。

而大多數(shù)律師與“千萬律師”相比較,他們的經濟收入還遠沒有達到不差錢的程度,仍然需要為“五斗米折腰”,為家庭生計忙碌,不太可能愿意轉行當法官、檢察官。而且,從上海公開選任高級法官、檢察官的情況來看,報名參加的優(yōu)秀律師并不多,本來要選任2名高級法官、2名高級檢察官,結果目前只選出1名高級法官、1名高級檢察官,公開選任名額尚未完成。

可見,“千萬律師”轉行當法官開了一個好頭。但要吸引更多優(yōu)秀律師加入法官隊伍,還有很長的一段路需要走。(中國青年報)


“千萬律師”如何修煉成優(yōu)秀法官?

薛家明

“千萬律師”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光環(huán)。帶著這樣的光環(huán)而來,商建剛必然贏得了不一樣的關注。但必須要注意的是,在訴訟活動中,法官要以維護庭審的公平公正為天職。而律師則需要以最大限度維護當事人的權益為己任。這種立場的不同,必然造成律師與法官思考的角度不同,處理問題的立場各異。甚至,處理問題的手法上兩者相差千里。因此,一名好律師未必一定是一名好法官。那么帶著光環(huán)而來的商建剛,如何跨過這些障礙,修煉成為一名優(yōu)秀法官呢?

首先,“千萬律師”要禁得住“柴米油鹽”案件的考驗。對律師而言,不想接的案子,可以不接(至少可以轉給其他律師去接)。但對法官而言,則沒有任何挑剔的理由。而且,法官每天面對的,也不是像《壹號皇庭》中的那種,能夠挑戰(zhàn)自我的大案、要案、離奇案,而是“柴米油鹽”之類的枯燥無味的“小案”。在這種情況下,“千萬律師”只有能夠忍得住寂寞,禁得起“柴米油鹽”之類案件的考驗,才能順利跨越律師到法官的職業(yè)轉變。

其次,要拋棄法學研究的心態(tài)做法官。法官職業(yè)的吸引力在哪時,商建剛回答說,“轉行當法官,我很想知道,我們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的界限,哪些要保護,哪些不去保護?法官在審理案件時自由裁量的邊界在哪里? ”顯然,商建剛這種對法理孜孜以求的態(tài)度值得鼓勵。但必須警惕的是,法庭上的每一個判決都是“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容不得法官做自由裁量“試驗”。因此,商建剛只有腳踏實地,拋棄法學研究的心態(tài),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法官。

再者,要懂得撤去光環(huán)。在律師行業(yè)做到“千萬級”是一種榮譽,但法院需要的卻不是明星法官。而是善于聆聽,尊重當事人的優(yōu)秀法官。因此,“千萬律師”更要撤去光環(huán), 主動融入到新的職場環(huán)境中去,處理好與同事、與雙方當事人、律師,以及原雇主大成事務所之間的關系,才真正具備成為一名優(yōu)秀法官的條件。

近日發(fā)布的《2015上海市選任高級法官、高級檢察官擬錄公示》顯示,曾作為北京大成(上海)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的商建剛被確定為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三級高級法官擬任人選。商建剛是知識產權領域的知名律師,他一年為律所創(chuàng)收超過千萬,被稱為“千萬律師”。(7月2日《新京報》)

盡管商建剛在陳述自己的理想主義,但他能夠由一名律師而至法官,不可或缺的更是司法改革的大背景。理想主義未滅,司法改革方案中對法官選拔渠道的拓寬,它們共同成為商建剛身份轉變的緣由。

毋庸置疑,一個年入千萬的律師去做法官,其擁有多重的正面效應。網(wǎng)友所說的“良好的經濟條件更能抵御司法腐敗”姑且不論,在我看來,由律師而成法官,它最大的價值在于,此種試點打破了以往律師和法官間看似對立的關系。

在肯定從律師到法官的轉變后,還應該問的是:現(xiàn)實中,又有多少法官愿意成為律師呢?事實上,法官的流失越來越成為嚴峻的問題。僅以上海為例,據(jù)媒體統(tǒng)計,2013年,上海法院辭職的法官超過70名,2014年上海法院系統(tǒng)共有105人離職,其中法官有86名。這些法官成律師多是因前者待遇太低所致。此種被迫的辭職,很容易衍生出腐敗。

此種不正常的法官向律師的流動,必須被糾偏。何以糾偏?觀察家們其實早已給出了結論。一方面,則是提高那些偏遠與基礎地方法院工作人員的待遇,以待遇穩(wěn)定人心,令離開不至于成為輕易地選擇;另一方面,則是致力于提高法官的榮譽感。具體說來就是,逐漸將法官從公務員管理體系中剝離出來,還原其“職業(yè)化”的屬性。讓其能夠享有獨立審判權,享有一個法官的尊嚴和力量。如此,必將塑造出更強大的法官職業(yè)吸引力,讓從法官到律師成為真正遵從內心的選擇。

法官和律師都是司法訴訟程序中的重要參與者,維護法律尊嚴、追求司法真相是其共同的追求。正因如此,需要繼續(xù)深化司法改革,讓更多有抱負有水準的律師成為法官,破除兩者之間的隔閡,更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法官也能自由地選擇去做律師,進而創(chuàng)造一個更有希望的法治社會。

近日發(fā)布的《2015上海市選任高級法官、高級檢察官擬錄公示》顯示,曾作為北京大成(上海)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的商建剛被確定為上海市第二中級法院三級高級法官擬任人選。商建剛是知識產權領域的知名律師,他一年為律所創(chuàng)收超過千萬,被稱為“千萬律師”。(7月2日 《新京報》)

“千萬律師”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光環(huán)。帶著這樣的光環(huán)而來,商建剛必然贏得了不一樣的關注。但必須要注意的是,在訴訟活動中,法官要以維護庭審的公平公正為天職。而律師則需要以最大限度維護當事人的權益為己任。這種立場的不同,必然造成律師與法官思考的角度不同,處理問題的立場各異。甚至,處理問題的手法上兩者相差千里。因此,一名好律師未必一定是一名好法官。那么帶著光環(huán)而來的商建剛,如何跨過這些障礙,修煉成為一名優(yōu)秀法官呢?

首先,“千萬律師”要禁得住“柴米油鹽”案件的考驗。對律師而言,不想接的案子,可以不接(至少可以轉給其他律師去接)。但對法官而言,則沒有任何挑剔的理由。而且,法官每天面對的,也不是像《壹號皇庭》中的那種,能夠挑戰(zhàn)自我的大案、要案、離奇案,而是“柴米油鹽”之類的枯燥無味的“小案”。在這種情況下,“千萬律師”只有能夠忍得住寂寞,禁得起“柴米油鹽”之類案件的考驗,才能順利跨越律師到法官的職業(yè)轉變。

其次,要拋棄法學研究的心態(tài)做法官。法官職業(yè)的吸引力在哪時,商建剛回答說,“轉行當法官,我很想知道,我們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的界限,哪些要保護,哪些不去保護?法官在審理案件時自由裁量的邊界在哪里? ”顯然,商建剛這種對法理孜孜以求的態(tài)度值得鼓勵。但必須警惕的是,法庭上的每一個判決都是“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容不得法官做自由裁量“試驗”。因此,商建剛只有腳踏實地,拋棄法學研究的心態(tài),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法官。

再者,要懂得撤去光環(huán)。在律師行業(yè)做到“千萬級”是一種榮譽,但法院需要的卻不是明星法官。而是善于聆聽,尊重當事人的優(yōu)秀法官。因此,“千萬律師”更要撤去光環(huán), 主動融入到新的職場環(huán)境中去,處理好與同事、與雙方當事人、律師,以及原雇主大成事務所之間的關系,才真正具備成為一名優(yōu)秀法官的條件。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建立從符合條件的律師、法學專家中招錄立法工作者、法官、檢察官制度。”相信,不久的將來,明星律師變身法官,必然會成為常態(tài)。但如何讓好律師變成優(yōu)秀的法官,顯然至少要邁過以上三道坎。

近日發(fā)布的《2015上海市選任高級法官、高級檢察官擬錄公示》顯示,曾作為北京大成(上海)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的商建剛被確定為上海市第二中級法院三級高級法官擬任人選。商建剛是知識產權領域的知名律師,他一年為律所創(chuàng)收超過千萬,被稱為“千萬律師”。(7月2日《新京報》)

“千萬律師”當法官,在法官離職當律師成趨勢的大背景下,確實有點逆潮而動、逆流而上,于是有人大惑不解。事物都有兩面性,有人不理解,也就肯定有人理解。筆者認為,“千萬律師”當法官,真實用意不在錢,而在于讓中國法治進入良性循環(huán)軌道。

毋庸置疑,法官離職當律師,多數(shù)是看在錢的份上,但如果說所有法官離職當律師,都是為了錢,這就有失偏頗。換一種工作和生活方式,無論說是減少審美疲勞或審丑疲勞,還是說心中還有其他的夢想,應該說都是講得通的。就像“千萬律師”當法官一樣,就是為了實現(xiàn)“所有在法學院的學子都曾經有過的理想”——當法官。

法官離職當律師也好,“千萬律師”當法官也罷,都是一件好事情。一者,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正常的人員流動是必須有的;二者,法官和律師相互流動、換位思考、換位工作,有利于提升專業(yè)水平,有利于推進法治建設;三者,法官當律師后,由于他們曾任法官,所以非常理解法官,可以減少甚至杜絕纏訟鬧訟的情況;而律師改行當法官,也會更加理解律師,更能了解一個案件背后的社會意義。

中國是法治社會、法治國家,但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當下,法治領域也頻頻出現(xiàn)咄咄怪事:故意違法的,知法犯法的,徇私枉法的,暴力抗法的,不一而足。中國法治要進入良性循環(huán),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一個都不能少。而“千萬律師”當法官,邁出了法治良性循環(huán)的有力一步,至少在嚴格執(zhí)法和公正司法方面,不會讓人有太大的擔憂,因為他們曾當過律師,一定會很好地把握自由裁量權,一定會在司法公正公平方面做出更多有益的探索。

“千萬律師”當法官見仁見智,但無論對個人、國家還是社會而言,用長遠和發(fā)展的眼光來看,都應該為這種選擇來點掌聲。

近日發(fā)布的《2015上海市選任高級法官、高級檢察官擬錄公示》顯示,曾作為北京大成(上海)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的商建剛被確定為上海市第二中級法院三級高級法官擬任人選。商建剛是知識產權領域的知名律師,他一年為律所創(chuàng)收超過千萬,被稱為“千萬律師”。為何要放棄待遇豐厚的律師職業(yè),突然轉行當法官?(7月2日 《新京報》)

“千萬律師”商建剛轉任上海高級法官的消息一出,就掀起了公眾特別是法律工作者們關注的波瀾。在眾多基層法官、檢察官因壓力大收入低晉升渠道不暢等原因紛紛離職轉任律師的大背景下,商建剛轉任法官的決定,用他的話說,“任律師16年,已經沒有新鮮感”,更像是一種“逆探索”。對于法律人才在法官、檢察官、律師隊伍之間的合理適度流通,能否開啟一個新的口子,值得期待。

從商建剛個人從業(yè)經歷來看,著名知識產權律師,業(yè)績斐然。對于知識產權有著獨到深刻的理解。但商建剛更有著自己的事業(yè)理想。從事律師工作,也是法律工作,但在法官崗位上,會對法律有更加專業(yè)的實踐,這也是法官職位所需要的。當崗位需要和任職理想結合在一起時,法官們才會更加自覺地融入到法律執(zhí)業(yè)實踐中。

商建剛的選擇,能否代表在法律工作者當中也存在著這樣的一個律師群體,他們愿意加入到法官、檢察官隊伍?其實,商建剛,只是眾多從事法律工作中的一員。在法律這個大的工作體系中,因為分工不同,但卻由于體制等方面的因素,人為割裂著法官、檢察官和律師之間的雙向流動。盡管近些年來,以司法資格考試為媒介,法律從業(yè)人員能夠從更廣的渠道獲得相應資格,但專業(yè)更強、業(yè)務更精的法官、檢察官數(shù)量仍然不多。商建剛轉任法官一職,既可以理解為他個人的事業(yè)抱負,也可以理解為法律工作者隊伍雙向流動的一次主動實踐。

但作為律師的商建剛轉任法官,畢竟是個案,還不能說律師轉任法官、檢察官出現(xiàn)批量化的開始。對于法官、檢察官整體隊伍而言,對于律師隊伍而言,既面臨著擴大隊伍數(shù)量的現(xiàn)實需求,也面臨著提升法律工作者業(yè)務素質的現(xiàn)實難題,還面臨著三支隊伍彼此區(qū)隔的現(xiàn)實難題。商建剛的轉任法官一事,攪開了法律工作體系人員流通的春水,但關口漫漫,道阻且長。

打通法官、檢察官、律師等法律工作者任職障礙,早已成為業(yè)界各方面的呼聲和共識。但相較于共識,破除三類人才在選拔、流通、管理方面的機制沉疴,仍然還有許多要做的事情。商建剛轉任律師,只不過是法官轉任律師的一次“逆探索”,上海從律師隊伍中選任法官,期待能對法官、檢察官隊伍的人才引進打開一片新天地,為法律工作者才盡其用增溫,盡速迎來法律人才流通的春天。

近日發(fā)布的《2015上海市選任高級法官、高級檢察官擬錄公示》顯示,曾作為北京大成(上海)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的商建剛被確定為上海市第二中級法院三級高級法官擬任人選。為何要放棄待遇豐厚的律師職業(yè),突然轉行當法官?商建剛說:當律師16年無新鮮感。(7月2日《新京報》)

對于商建剛律師的司法能力,筆者沒有絲毫懷疑。他是一名知名的律師,對法律的駕馭是如魚得水。如果不是司法能力很高,他也就不會有了成為法官的機會了。有人對于律師當法官的現(xiàn)象叫好,認為這是司法改革的亮點。筆者卻不敢認同這樣的觀點。律師當法官,也會給司法生態(tài)帶來誤傷。

律師當法官,其實和官員去經商有著同樣的弊病。對于官員經商的行為,其危害性大家都是知道的,官員經商就會動用自己的朋友圈。即使,經商的官員是辭職之后的行為,他依然會借助昔日的官場朋友圈去經商的,這就給市場造成了不公平,這也給腐敗留下了漏洞。

律師當法官,首先遇到的就是朋友圈的問題。這位律師在業(yè)內是知名的律師,自然是律師中的佼佼者。這個佼佼者就會有一個很大的律師朋友圈。當了法官之后,難免有昔日的同行找到自己。要求對某某案件通融一下、照顧一下。在這個時候,會不會因為昔日好友的勸說,而在司法中讓法律成為彈簧呢?

律師的觀念和法官的觀念是不同的。法官的觀念應該是堅守法律規(guī)定。而律師的觀念則是在最大程度上,維護花錢雇傭律師當事人的利益。律師還有個習慣,就是鉆法律的空子,讓當事人的錢花的值得再值得。有的時候,巧舌如簧的律師,雖然幫助當事人爭取到了最大的利益,但是未必就是真正的公平。

還有一個最為關鍵的問題。在當法官之前,律師對于自己圈子里的律師能力都有著自己的認識。在這些律師上堂的時候,會否偏聽偏信?比如說,他就認為某某律師水平很高,到了法庭也認為這個律師說的就是在理的。他就認為某某律師水平低,結果說的在理的時候,也認為不在理了。律師當法官會將昔日對律師的認知也帶到法庭上,這或許就是潛在的不公平。

隨著司法體制的改革,法官可以當律師了,律師也可以當法官了。角色的轉變、身份的轉換很簡單,但是,昔日多年養(yǎng)成的價值觀、司法觀是不同的,這往往容易帶到新的崗位上。而且,問題最大的就是朋友圈的問題。當了法官,他該如何面對昔日的朋友圈,真能做到不留情面嗎?

近日發(fā)布的《2015上海市選任高級法官、高級檢察官擬錄公示》顯示,曾作為北京大成(上海)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的商建剛被確定為上海市第二中級法院三級高級法官擬任人選。商建剛是知識產權領域的知名律師,他一年為律所創(chuàng)收超過千萬。他為何要放棄待遇豐厚的律師職業(yè),突然轉行當法官?(7月2日《新京報》)

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會成為新聞,近年來法官離職屢見不鮮,甚至各地出現(xiàn)了法官離職潮,但律師離職當法官的卻很鮮見。這是因為法官的工資普遍偏低,而工作又辛苦,沒能得到應得的社會地位,當律師則普遍收獲更多。商建剛當過韓寒代理律師,是知識產權領域的知名律師,卻放著高薪不要,去當上了收入少得多的法官,自然一時成了熱點新聞。

其實正如商建剛自己所說,法官離職做律師,與律師辭職當法官,都是好事,是一個良性的交流循環(huán)。法官隊伍需要有理解律師,有專業(yè)素養(yǎng)的人加入,而當過法官的人加入律師隊伍,也能將專業(yè)的學術帶到律師隊伍,他們曾任法官,也不太會纏訟鬧訟,熟悉并理解法官工作,也有助于雙方工作上的交流。

所以,法官離職當律師與律師離職當法官,其實都是好事。只是在律師收入普通高于法官的語境下,人往高處走,水向低處流,法官更多地流向律師隊伍,雙方不是良性的雙向流動,而成了惡性的單向流動,造成法官隊伍缺乏出色的法官擔任,只有大量優(yōu)秀的法律人才,在律師隊伍中大展身手。當沒有專業(yè)的法律人才當法官,就算律師們再優(yōu)秀,也并不見得是公眾之福,因為案件還是要法官來判決,不夠專業(yè)的法官,面對優(yōu)秀的律師,要么可能受聰明而會鉆法律空子的律師擺布,要么糊涂僧判糊涂案,讓再優(yōu)秀的律師無奈何,而法官待遇不高,也會讓法官更易受到金錢等物質誘惑,從而徇私枉法。

商建剛在法官紛紛跳槽的當下,卻放棄高薪的律師工作去當法官,顯得有些另類,卻又讓人欽佩,他將個人的愛好與理想看得重于名利,他稱自己不考慮錢,在經濟社會,能做出這種選擇確實不多見,這越見其難能可貴。而且商建剛的選擇出現(xiàn)于上海全面推進司法體制改革之后不久,也讓人不由認為與此有關,而上海司法改革,致力于提高法官待遇。但就算達到改革目的,法官與律師的收入仍然有一定差距。

雖然商的選擇讓人看到了法官地位的些微變化,但商建剛的選擇仍不具可復制性,因為這對很多人來說仍有違趨利避害的本性。雖然有些人為了理想,可能會像商建剛一樣,放棄高收入去從事相對來說算低收入的職業(yè),但更多人則不會如此選擇。于是不干律師去當法官的商建剛只是面目清晰的一個人,而辭職的法官還是一個為數(shù)眾多的群體。

商建剛不當律師去做法官,也與司法改革有關,釋放的是積極信號,但要讓商建剛的選擇有可能成為所有律師的正常選擇,仍需深化司法改革,大力提高法官待遇,讓法官這一職業(yè)更具吸引力,才能避免法官單向流失于律師隊伍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從而實現(xiàn)兩者的自由流動,讓兩個法律群體的優(yōu)秀人才能互為補益,相互促進與砥礪,共同推進中國的法治建設進程。

【今天的特殊個案,終將要成為法官遴選中的常態(tài)。但前提是,如何讓法官職業(yè)變得更有尊榮,變成多數(shù)法律人一生夢寐以求的職業(yè)目標?!?/p>

近日發(fā)布的《2015上海市選任高級法官、高級檢察官擬錄公示》顯示,曾是北京大成(上海)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的商建剛,被確定為上海市第二中級法院三級高級法官擬任人選。

一些法官曾吐槽:“強化責任如排山倒海,提高待遇如泥牛入海”。如今,一位年創(chuàng)收上千萬的高薪律師卻要放棄原來豐厚的待遇,轉行成為一位低薪高危的法官。應當說,這一事件被關注、被爭議乃至被驚詫都是自然而然的社會回響。

商建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律師行業(yè)干了16年已無新鮮感,而當法官則是他的職業(yè)理想。依循人生理想而選擇,因財務獨立而更易恪守清廉,因執(zhí)業(yè)多年更通曉“法律的生命不在邏輯而在經驗”,法官素質所要求的這些要素在一位不差錢的律師身上得到了較好的體現(xiàn)。這是高薪律師轉行法官的獨特優(yōu)勢。當然,法官素質還應包括獨立性、開放性、決斷力、敏銳度、正直品德、寫作和分析能力、不抱偏見以及對正義的追求等等。只要制度門檻把好了,更具開放性的公開遴選將提供更多更好的選擇。法院沒有理由拒絕不同法律職業(yè)間的有序流動。

從律師、法學專家中遴選法官,是法治發(fā)達國家的常態(tài)。在中國,10余年前最高法院也曾有過嘗試,卻始終未能全面鋪開。個中原因或許在于,一是法官與律師之間本就存在巨大的收入差,更別說法官與優(yōu)秀律師之間還存在更大的收入鴻溝;二是法官的職業(yè)形象還遠未成為法律人共同的尊榮和夢想。

十八屆四中全會公報再次提出,“建立從律師、法學專家中招錄法官、檢察官制度”,各地法院也躍躍欲試。但就在去年,上海法院系統(tǒng)拿出兩個高級法官的崗位進行招考,最終卻面臨沒有律師報名的窘境。這樣的情形在北京等地,也曾發(fā)生過。

正因為如此,高薪律師商建剛轉行做法官才更具標志意義。今天的特殊個案,終將要成為法官遴選中的常態(tài)。但前提是,如何讓法官職業(yè)變得更有尊榮,變成多數(shù)法律人一生夢寐以求的職業(yè)目標。

提升包括薪酬待遇在內的法官的職業(yè)保障,當然是應有之義。但更重要的,還是要保障法官能夠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并在此基礎上實現(xiàn)司法公正、傳遞法律權威。獨立的要旨在不偏不倚、客觀中立。當過律師的法官,更能理解控辯平衡的意義。從律師到法官的良性流動,將有助于化解律師意見常被法庭忽視的司法舊疾。我們當樂見這樣的個案逐漸多起來。

□王云帆

法官、檢察官的收入水平雖比其他崗位的公務員要高一點,在社會上屬于中等收入人群,生活還算不錯,但是遠低于同屬于法律工作者的律師。市場經濟越發(fā)達的地區(qū),律師的收入越高,頂尖律師更是屬于高收入的富人群體。所以,很長時間以來,不少法官、檢察官為了獲得更高收入,在司法系統(tǒng)工作幾年之后,辭職去當律師。很少有律師轉行當法官、檢察官,即便有,這類律師大多在考法官、檢察官時屬于收入不算高的普通律師。據(jù)公開報道,2013年上海辭職的法官超過70名,2014年上海法院系統(tǒng)共有105人離職,其中法官達到86名。

我國司法改革的方向之一,就是在繼續(xù)提高法官、檢察官的收入和地位,縮小與律師之間的差距的基礎之上,打通法官、檢察官與律師、法學專家之間的任督二脈,在優(yōu)秀律師、法學專家當中遴選法官、檢察官,以提升法官、檢察官的整體專業(yè)水平,提高司法水平,保障司法公正。“千萬律師”轉行當法官,應當說是司法改革的利好結果。

但是,“千萬律師”轉行當法官,目前看來恐怕只是個體選擇,未必能引起鲇魚效應,帶動更多優(yōu)秀律師轉行當法官。“千萬律師”轉行當法官,主要是他個人財富已經達到了一定程度,家庭生活已經不差錢了,轉行當法官更是為了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實現(xiàn)個人的人生價值。

而大多數(shù)律師與“千萬律師”相比較,他們的經濟收入還遠沒有達到不差錢的程度,仍然需要為“五斗米折腰”,為家庭生計忙碌,不太可能愿意轉行當法官、檢察官。而且,從上海公開選任高級法官、檢察官的情況來看,報名參加的優(yōu)秀律師并不多,本來要選任2名高級法官、2名高級檢察官,結果目前只選出1名高級法官、1名高級檢察官,公開選任名額尚未完成。

可見,“千萬律師”轉行當法官開了一個好頭。但要吸引更多優(yōu)秀律師加入法官隊伍,還有很長的一段路需要走。 ?

近日發(fā)布的《2015上海市選任高級法官、高級檢察官擬錄公示》顯示,曾作為北京大成(上海)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的商建剛被確定為上海市第二中級法院三級高級法官擬任人選。商建剛是知識產權領域的知名律師,他一年為律所創(chuàng)收超過千萬,被稱為“千萬律師”。為何要放棄待遇豐厚的律師職業(yè),突然轉行當法官?(《新京報》7月2日)

頭頂“千萬律師”的頭銜,擁有價值不菲的財富,在外人看來,商建剛無疑是人生成功的典型范本。然而,拋開對財富與金錢的計較,變身為一名法官,則讓很多人頗為不解。尤其是,權衡律師與法官兩種職業(yè),收入的高低、壓力的大小,都佐證了律師職業(yè)更加趨于理想。

揆諸媒體報道,法官離職現(xiàn)象并不少見,但成功律師辭職變?yōu)榉ü俚膮s是鳳毛麟角。那么,當前在法律職業(yè)共同體中,跳槽呈現(xiàn)出單一性的特征,法官轉型律師愈發(fā)普遍。正因為如此,更加劇了外界對法官職業(yè)的心理焦慮,而對律師職業(yè)則給予更多的點贊聲。本輪司法改革,專門構建了遴選制度,在優(yōu)秀律師隊伍中選拔法官,充實到司法工作一線。應該說,有這種制度層面的支撐,律師成為法官,在將來或許會成為一種常態(tài)。

其實,公眾對“千萬律師”轉型法官的不解,源于解讀視角的局限。當立場恪守于收入與壓力的權衡,必然會激發(fā)“趨利避害”的本能,律師職業(yè)必然會占據(jù)話語評論的制高點。然而,審視律師變成法官,并不能只是考量收入與壓力,而應該側重于法律職業(yè)共同體的立場。從這個方面來看,律師與法官均是法律職業(yè)共同體中的一員,即便所處地位不同,角色不同,但兩種職業(yè)并沒有價值分歧。

法律是穩(wěn)定的專業(yè)化的知識體系,獨立于大眾感知的道德,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對于法官與律師,雙方之間角色的轉換有助于思維邏輯的融會貫通,在不同職業(yè)間找到更多的共識。在法律職業(yè)共同體中,不管身處什么位置,承擔了什么樣的角色,都具有同樣的職業(yè)倫理理念。因此,不管是法官還是律師,其存在以及相互轉型,對于全民法治思維的培育以及法治社會的發(fā)展,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千萬律師”成為法官,抑或是法官辭職做律師,其實依然執(zhí)著于法律,依然懷揣對法律的夢想。很多時候,法律職業(yè)共同體內,角色的變化其實無關收入多寡,更無關壓力大小。根本上來看,最為關鍵的地方在于,律師與法官對法律都保持了虔誠的信仰。

【從全國來看,上海這起“千萬律師”轉行當法官還只是個案。相信隨著司法公信的修復,社會對法官的尊榮有了更多的認可,高薪律師轉行做低薪法官的例子,會逐漸多起來?!?/p>

上海一位年創(chuàng)收超過千萬的律師最近出現(xiàn)在《2015上海市選任高級法官、高級檢察官擬錄公示》名單上,他已被確定為上海市第二中級法院三級高級法官擬任人選。這一消息在社交媒體上風傳,標題無一例外地突出了“千萬律師”轉行當法官這一頗刺激眼球的要素。

律師年創(chuàng)收上千萬,并不是稀罕事。數(shù)據(jù)顯示,2013年上海共有律師16692人,創(chuàng)收89.1億元,人均創(chuàng)收56.3萬元,位列全國首位。當然,這里的數(shù)據(jù)只是創(chuàng)收,律師的純收入總歸要比創(chuàng)收低些。但就算五折計算,也比同期法官的薪酬高出不少。

法官的職業(yè)保障一直是司法改革的焦點議題。根據(jù)前段時間中央政法委批復的《上海市法官、檢察官職業(yè)保障制度方案》,進入員額內的法官、檢察官收入水平將暫按高于普通公務員43%的比例安排,并向一線辦案法官、檢察官傾斜。綜合不同信源提供的數(shù)據(jù),上海法官的年收入也就在6萬到20萬元之間。不同法官之間雖然也有收入差,但比起不同律師之間的收入懸殊,完全可以歸入一檔。

最高法院早在10多年前,就曾面向律師群體遴選法官,但應征者寥寥。對于還要為財務獨立奮斗的律師來說,轉行當法官的確要面臨經濟上的壓力。但對于年收入上千萬的資深律師來說,賺更多的錢也只是個數(shù)字。他們之所以無意競逐法官崗位,原因自然還在收入之外。他們更在乎的,或許是法官這個職業(yè)能否擁有法律從業(yè)者的最高榮耀。

從全國來看,上海這起“千萬律師”轉行當法官還只是個案。相信隨著司法公信的修復,社會對法官的尊榮有了更多的認可,高薪律師轉行做低薪法官的例子,會逐漸多起來,并最終成為常態(tài)。

而新一輪司法體制改革啟動以來,法官“下?!碑斅蓭煬F(xiàn)象也在法律圈內被反復討論。近日被廣為報道的例子,是在湖南省高級法院工作了9年的女法官嚴彩艷辭職當了律師。而她對司法的希望也是:“讓法官獲得應有的職業(yè)榮耀感?!?/p>

所以說,對于“千萬律師”轉行當法官,旁觀者尤其是同行們大可不必“羨慕嫉妒恨”;對于骨干法官下海當了律師,也不必嘆息“改革來了法官卻走了”。很多時候,這只是個人的擇業(yè)自由。當然,不否認法官的職業(yè)保障仍是司法改革的重要內容。那就本著法官“責權利”的統(tǒng)一,努力去促進強化法官責任與提升職業(yè)保障齊頭并進。

□王琳(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