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婦聯(lián)新聞 > 專題 > 2015年福建省尋找“最美家庭”活動 > 情系國防“最美家庭” 展示與投票
> 正文
蔣玉珍家庭先進事跡
在蔣玉珍的堅持下,丈夫也開始支持她。 就這樣,22歲的蔣玉珍走進了邊防官兵們的生活,成為了官兵們的炊事員。40年來,“依姑”風(fēng)里來,雨里去,每天早早的趕到邊防派出所,為官兵們張羅熱騰騰的飯菜,一做就是40年。 蔣玉珍的家是一座石屋,屋前有一片菜地,她在這兒種了許多品種不同的青菜,甚至還有一株無花果。這些菜主要是給邊防官兵們吃的,西洋島的青菜少,都是島外進來的,特別貴,還不新鮮,閑暇時候,蔣玉珍拉上老伴在門前開了幾畦的地,種些青菜,說是比外邊干凈,還能為邊防所省上不少的錢。 蔣玉珍的家中窗明幾凈,墻上掛滿了她與官兵們的合影,有的照片已泛黃,有的嶄新鮮艷。其中一張泛黃的老照片是在破舊的土坯房前,邊防官兵接過年輕姑娘的肩上柴,姑娘已經(jīng)滿頭大汗,卻開心地笑著。蔣玉珍笑著說:“照片上的姑娘正是年輕時候的我。”當(dāng)時哨所沒有煤氣和自來水,官兵們出海巡邏,她經(jīng)常上山挑水砍柴,一走就是好幾里山路。做飯燒柴,經(jīng)常被煙熏得眼淚直流。官兵們都很懂事,巡邏回來之后,都會主動幫忙挑柴做飯。依姑還說,那時哨所偏遠,晚飯后回家要走山路,一點風(fēng)吹草動都讓她心驚肉跳。 1993年3月,接連下了一個多月的雨,所里木柴已經(jīng)所剩無幾,眼見無法做飯,邊防官兵們一籌莫展。然而,第二天醒來,他們吃驚地發(fā)現(xiàn),原本空空蕩蕩的灶旁,堆滿了柴禾。大家心里都很清楚,這是“依姑”與丈夫連夜從家搬來的。其后的十幾天里,為了節(jié)省干柴,“依姑”家人每天只能煮一次飯,其他兩頓都吃冰冷的飯菜。 |
相關(guān)新聞
相關(guān)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