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網(wǎng)-福建日報10月25日報道(記者 王鳳山 通訊員 王光慧)
平潭流水鎮(zhèn)新湖村,有這樣一對夫婦,他們同年同月同日生,相濡以沫60年,在當?shù)貍鳛榧言?。日前,記者拜訪了這對老夫婦,聆聽他們“愛情長跑”的故事。
新湖村,位于平潭東部,一個臨海小漁村,是丁有義和曾青嬌相知、相愛、相守一輩子的地方。
記者見到丁有義老人時,他正在自家的菜園里澆水、除草,妻子曾青嬌坐在門前,笑瞇瞇地看著勞作中的老伴?!半m然我81歲了,但身體還不錯,平時閑著無聊,就打理這個小菜園?!倍∮辛x說。
回溯至60年前,出身貧苦家庭的丁有義因為自家沒有漁船和漁具,便在大戶人家當小工。
那年他19歲,父親生了一場大病,聽聞附近中樓鄉(xiāng)有位有名的中醫(yī),他很早就去請,到達后發(fā)現(xiàn)醫(yī)生外出替人看病,便在中樓的表叔家等待。醫(yī)生回來時天色已晚,叫他第二天再來。第二天,丁有義怕醫(yī)生再被人請走,凌晨4點就開始趕路,到達表叔家的時候天還沒有亮。丁有義的孝順、勤勞,表叔看在了眼里,他熱情牽線,不久,丁有義便和曾青嬌定下了婚事。
1951年農(nóng)歷12月,兩人喜結連理,這一年,他們22歲。結婚前,兩人拿著對方的生辰八字去選擇良辰吉日時,驚奇地發(fā)現(xiàn)竟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從那時起,丁有義便告訴自己,一定要好好珍惜這樁天賜良緣。
剛嫁給丁有義時,丁家家徒四壁,結婚時連個像樣的柜子和床鋪都沒有,唯一的經(jīng)濟來源就是幫別人打魚的微薄收入,日子雖苦,但曾青嬌卻沒有任何怨言,“畢竟是自己的家,苦點累點不怕”。
婚后不久,夫婦倆生下了第一個兒子,丁有義的肩上多了一份責任,為了這個家,他出海的日子也更加頻繁。然而,1953年,時逢社會改造,縣里規(guī)定船主們不許雇傭伙計,丁有義“失業(yè)”了。斷了收入來源,這個新生的家庭陷入困境。
1954年,經(jīng)介紹,丁有義幫著公社在海邊拉網(wǎng)捕魚,而曾青嬌便做些縫補漁網(wǎng)等簡單活。后來,有了點積蓄,丁有義和幾個鄉(xiāng)鄰租了船,自個兒出海打魚。1956年以后,丁有義有了自己的漁船,生活才漸漸好轉(zhuǎn)。
丁有義出海打魚的日子,家里大大小小的家務自然就全部落在曾青嬌的身上。上要照顧公婆,下要照顧孩子,還要種地等。累得心煩時,或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她也會對丈夫發(fā)發(fā)脾氣,而丁有義總是耐心安慰,所以“戰(zhàn)火”怎么也蔓延不起來。丁有義說:“老伴善良、賢惠,在那些艱難的歲月里,她含辛茹苦地把7個孩子養(yǎng)大,我覺得要感謝她,這60年里我一直這么想?!?/p>
如今,丁家已是子孫滿堂,在村里閑聊搭話時說起孫子、孫女,特別是有了曾孫以后,兩位老人常常是笑得合不攏嘴。
看著全家四世同堂,其樂融融,丁有義說,現(xiàn)在再也沒有什么牽掛的了,孩子都特別孝順,有空就回家看望他倆,問寒問暖,“家里現(xiàn)在用的電飯煲、洗衣機、微波爐等都是孩子們買的”。
記者采訪時,碰巧遇到老人的二兒子從城里回來探望。他說,老父親在鄉(xiāng)下呆久了,不愿意住進城里,只好在老家宅地上為老人蓋了一座石頭房。曾青嬌坦言,孩子們一直想讓他們搬進城里住,可老伴不答應,她也只好遷就了,“在一起都60年了,一時半刻也離不開啊”,說著她笑了。
每天,老兩口同進同出,幾乎形影不離,即使做飯的時候,也是一人燒火,一人炒菜。丁有義說,平時自己在屋邊的地里打理蔬菜,老伴就在院子里喂喂雞,閑下來兩人便曬太陽、聊天、看電視,還經(jīng)常幫村里的老人會做點事情,年紀雖然大了,但日子過得十分充實。
今年重陽節(jié),當?shù)卣疄?對“鉆石婚”老人舉辦慶?;顒樱瑑扇诉€合了影。照片中,捧著鮮花的丁有義夫婦十指相扣,略顯羞澀,卻又甜蜜幸福。丁有義告訴記者,這是他們結婚60年來的第一張合照。
- 2011-10-24醫(yī)生夫婦放棄城市開鄉(xiāng)村診所20年 稱唯愧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