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福建省高考各學科命題解析:
追求多樣均衡 體現積極導向 (語文)
2011年的高考命題嚴格遵循教育部《考試大綱》和福建省語文《考試說明》,體現了“提高質量,保持平穩(wěn)”的理念。概括起來,今年的高考語文試卷有如下特點:
一、整體追求多樣均衡
1.選材的多樣均衡
試卷選用的素材充分考慮了時間分布和文章體裁的多樣均衡。文言文閱讀題,一改連考多年的人物傳記,選用的是一篇規(guī)范的游記,一方面避免本考題連續(xù)多年選材的單一,另一方面有利于整卷文體的橫向多樣均衡。古代詩歌閱讀題,2004年分省命題以來選用的材料皆為律詩和絕句,或名家非名作,或非名家非名作,今年則首次選用了五言古體詩,且為清浙西詩派領袖厲鶚的名作,豐富了本考題的選材形式,有利于命題選材的縱向多樣均衡。名句默寫題,從時間來看,涉及了先秦、東晉、唐、宋四個時期(考試說明規(guī)定23篇未涉及宋以后篇目);從文體來看,涉及了詩、詞、文、賦四種文體。
2.考查的多樣均衡
試卷的題設和答案充分考慮了考試范圍和能力層次的多樣均衡。閱讀題,包括文言文文本、古代詩歌文本、文化經典文本、論說類文本、文學類文本和實用類文本的閱讀考查,題設既有細部的理解與分析又有整體的歸納與綜合;既有思想情感的體會又有表達技巧的把握。答案既有合理的限制性又有適度的選擇性和開放性,多處寫明“意思對即可”、“言之成理亦可”、“答對其中幾點即可”??疾辄c與面結合,限制和開放結合,多樣均衡。名句默寫題,考查了多個時期、多種文體的學習和積累,擴大了考查的覆蓋面。
二、局部體現積極導向
1.選材的正面導向
試卷選材均有正面的導向意義。文言文選材是元代虞集的《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記》,涉及歷史文物保護,并見微知著,對朋友為官一方多有期待,人文性較強,立意頗高,對今人亦有啟迪意義。古代詩歌選材是清代的《曉至湖上》,文學類文本選材是學群的《走進騰格里》,詩文語言優(yōu)美,意象清新,格調高雅,富有審美張力,表達了對自然的親近、感悟與敬畏之意,啟發(fā)讀者關注人與自然的關系、反思當下城市生活、領悟生命的本真,文學性突出,審美導向鮮明。文化經典選材是《論語》三則,都是先賢關于“過”的語錄,言近旨遠,生動而深刻,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歷久彌新的獨特魅力,對今天的中學生認識自我、完善自我具有普遍的教育意義。論說類文本選材是張曙光的《關于價值概念的理解》,涉及近年社會討論的熱點話題,強調理想對利益的超越,現實針對性較強,對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有積極的引領作用。時評類素材是《文藝報》上的一則關于別國國名翻譯的短評,涉及到中國人的善良和智慧,時代氣息和文化氣息強烈,能引發(fā)讀者對中國語文和中華文化的熱愛,以及對世界的關注和思考。寫作素材是我國當代家喻戶曉、對人類有卓越貢獻的科學家袁隆平的一段話,語言樸實,形象生動,情感深摯,內涵豐富深刻,能觸發(fā)學生關于身體與工作、理想與實踐、理性與詩意、共創(chuàng)與分享等多方面的聯想和思考。
2.考查的矯正導向
2004年以來我省高考寫作一直允許“文體自選”,本意是體現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擴大寫作的選擇性和開放性,事實上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它的負面作用也日益顯現,淡化乃至虛化文體教學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寫不好最基礎的議論文和記敘文的越來越多,非驢非馬四不像的文章比比皆是。鑒于這一現實問題,今年寫作對文體提出了明確的限定,引導作文教學回歸根本。
2006年我省首次設考文化經典閱讀題,2006年至2008年著重考查詞句的閱讀與翻譯,2009、2010兩年考查語段理解,并都采用了單項選擇題的形式來考查。文化經典閱讀考查與文言文釋讀考查多有交叉和重疊。今年著重考查對經典所蘊含的傳統文化思想的分析與綜合,并采用了簡答題的形式來考查,引導學生關注經典的文化性和思想性。
2005年我省首次取消分卷考試以來,語基教學日漸淡化,學生語基水平呈下降趨勢。今年首次考查漢字、標點符號和關聯詞語的使用,雖然受考試說明的限制,語基賦分權重沒有增加,但擴大了語基考點的覆蓋面,強調對語基學習的重視。
- 2011-06-09高考結束 專家提醒:后高考生活放松不放縱
- 2011-06-09盤點明星高考往事 有人狀元有人落榜
- 2011-06-09高考網上咨詢周第二階段今日開始 持續(xù)至13日
- 2011-06-09高考成績預計24日公布 25日揭曉各批次錄取切線
- 2011-06-09中專學生不知考試改革 苦讀專業(yè)課竟不是高考內容
- 2011-06-09高考外語口試9日起報名 日語口試安排在福州進行
- 2011-06-09海外實拍:看看世界各國的“高考”都什么樣
- 2011-06-09福州:高考前4天查出患有白血病 優(yōu)秀生無緣高考